会员风采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会员服务 > 会员风采

热血荆楚苏商,激情奋战双山

来源:   作者:   日期:2020-04-20   浏览58次
日期:2020-04-20   浏览58次

    让世界刮目相看、令全球敬佩惊叹的“中国速度”,雷神山、火神山医院基建奇迹的背后,是万名建设大军的日夜奋战、不停不息、与时间赛跑、与生死竞速。在这千军万马中,也定格凝聚着荆楚苏商热血男儿的奋战身影和心血汗水。

    张军是一名苏商,湖北省江苏商会会员,他2012年开始到武汉创业打拼,两年后在当地开办了彩钢板生产企业。公司离现在的雷神山医院只有2公里多。

    1月22日,农历腊月二十八,也就是武汉封城的前一天,公司放假的张军赶回了江苏老家过春节。到家后,他积极配合当地防控疫情要求,居家隔离。25日大年初一晚上8时许,他接到在武汉的中建三局所属部门的电话:为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,武汉正在知音湖干部疗养院修建雷神山医院,集中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,中建三局作为项目建设指挥单位,需要你们参与项目建设。具体是为雷神山医院建设火速生产供应彩钢板。

    张军说,当时回答这个问题真的难。因为自己刚从武汉回来几天时间,对那里情况的复杂性太了解了。但张军没有说“不”字,当即答应。此时此刻,放假各自回家的工人难以召回。张军当晚打了几十个电话,但就连在武汉当地的工人都不愿回厂上班,唯有他的合伙人、也是自己的表弟林海伟愿意和他一同回武汉。林海伟接到表哥张军的电话后,毫不犹豫地说:去!哥俩将“工人难找”的情况汇报给武汉方面。他们回话:工人由雷神山建设工地临时调配给你们。

    1月26日,大年初二中午,武汉方面为张军和林海伟办好了一切回武汉的手续证明。午饭后,哥俩告别忍泪挽留的妻儿老小,驾车驶上逆返武汉的征程。所在村党总支书记张华成感慨地说:这兄弟俩从武汉封城前一天赶到家,刚过三天又逆返武汉,在这样的特殊时期,没有一定的精神境界是难以做到的。

    张军和林海伟离开家乡时,下着小雨,车过南京到合肥时,不仅夜幕降临而且下起了大雪,车在高速上行驶险象环生,他们路过多个服务区也没有下去休息片刻,因为雷神山建设方紧迫要求:必须在1月27日生产提供第一批板材。这些板材是用于建设雷神山的医护人员宿舍、食堂、洗手间、实验室的,一刻也不能耽搁。好在当时去武汉路上的车不多,张军兄弟于1月27日凌晨3点多到达武汉。



     哪有什么‘基建狂魔’,只有争分夺秒的‘生死时速’。”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,到达武汉的张军兄弟立即与雷神山建设单位对接,按照要求开动机器,全力投入生产。兄弟俩既当老板又当工人、既是设计员又是搬运工,平均每天干活16个小时以上。林海伟记忆犹新,他们正常干到凌晨3点多,随便吃点东西,睡到天亮8点,立即再投入工作。张军说,好在有雷神山参建单位中交二航局、中建三局派出工人支援我们装车运货,才保证生产出的彩钢板及时运到建设工地。10天之内,他们赶制生产出3万多平方米的合格彩钢板。

    在张军兄弟夜以继日生产板材的同时,苏商张新东连续奋战在雷神山建设现场。“有国才有家,有大家才有小家。”1983年出生的张新东于2014年到武汉从事钢构安装,经过一番拼搏,已成立一支有30人的安装队伍。他接到援助雷神山建设的通知要早几天,没来得及回江苏老家过年,带领二三十名工人到达雷神山工地,“那是多么震撼人心场景啊。”第一印象便令他终生难忘,“工地上人山人海,大家都铆足劲在干活!”

    他们承接的是雷神山医院板房的安装工作,时间紧、任务重,还要确保质量和安全。为了抢工期,他们吃住在工地,经常连续熬上两天两夜、三天三夜才休息一会。工人们每天都超负荷运转,但没有一个人有一句怨言。他们遇到更大的困难就是雨雪天作业,大家浑身被雨雪湿透,板材表层结了冰,吊装拼接难度大,特别是夜晚施工,难度更大,大家都咬牙坚持。吃饭时,都是火速抢吃几口,饭菜常常是冷的。“当时也顾不上什么,就想早一天完成任务,让病人快点住进来。”张新东说。

    “火神山医院病毒化验中心是我们安装班组6个工作日完成的。”3月10日,打通张飞的电话,他正奋战在武汉医废处理工程建设工地上。张飞是张军的亲弟弟,今年37岁,是武汉裕合彩钢结构有限公司法人。他返回武汉援建时间虽然晚一些,但承建的医院配套设施工程比较多,参加了建设两处医废处理工程。


   “我们建设的医废处理工程,主要是处理包括雷神山、火神山在内的武汉所有肺炎医院医疗废物。”武汉在短时间内建起了大大小小那么多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,每天产生大量的医疗废弃物必须得到有效及时处理,因此武汉抢建医废处理工程大会战也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。“通常情况下,像一个30吨医疗废物处理工厂的建设周期大约需要10个月,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,必须在15天建成。”这对各个建设环节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
    张飞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程一线。“工人们实在是太辛苦了,每天工作到凌晨收工时,靠在车上就睡着了。”张飞作为钢构建设团队的负责人,最担心的是工人们的身体能否承受得住这样高负荷的运转。

      荆楚苏商张飞、张军、张新东、林海伟和千万名支援武汉建设大军、白衣战士等一样,面对艰难险阻毫无怨言,勇往直前,迎接胜利,他们有着同一个感受:这段经历终身难忘。




【 打印此页 | 关闭窗口 】